在义务教育阶段,营养餐工程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民生举措,而营养餐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与安全监管,更是确保这一工程落地见效的核心环节。不少人疑惑,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专项资金监管真的很难吗?事实上,只要找对方法、精准施策,就能有效规避绝大部分监管风险,让每一分专项资金都用在 “刀刃上”,切实惠及学生。
营养餐专项资金监管的首要前提,是清晰界定资金的核心要素,避免因边界模糊导致使用混乱。需严格明确三项关键内容:
一是资金额度,根据学校学生人数、当地物价水平等因素,精准核算每笔专项资金的总额,确保额度与实际需求匹配,既不浪费也不短缺;二是使用周期,设定专项资金的使用起止时间,避免资金长期闲置或超期使用,保证资金流转的时效性;三是覆盖品类,明确专项资金可用于采购的食材、餐具等品类范围,如新鲜蔬菜、肉类、奶制品等与学生营养餐直接相关的物资,杜绝将资金用于非营养餐相关的采购项目,从源头堵住 “跑冒滴漏” 的可能。
在学校采购环节,专项资金与非专项资金的 “混账” 问题,是监管中的常见隐患。对此,需推行 “分开下单、分账核算” 机制:学校在采购营养餐相关物资时,需单独生成订单,与教学用品、办公设备等非营养餐采购订单严格区分;财务部门需分别建立 “营养餐专项资金采购账目” 和 “非专项资金采购账目”,详细记录每笔资金的支出对象、金额、用途及对应订单编号,确保两类资金流向清晰可查,避免出现账目混淆、资金挪用的情况。
为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监管,需建立营养餐专项资金专属支付通道,实现 “专款专走、闭环管理”:该支付通道仅用于营养餐专项资金的收支往来,不得用于其他任何项目的资金结算;同时,所有营养餐专项资金支出必须通过该通道完成,若出现从其他支付通道支付营养餐相关费用的情况,系统将自动触发 “异常支付预警”,并暂停支付流程,由监管人员核查确认后再行处理。通过专属支付通道的设置,可实时掌控专项资金的流转动态,有效防范资金被违规挪用、转移。
借助数字化技术,可实现对营养餐专项资金的精准化、动态化监管,解决传统监管中 “效率低、覆盖窄、难追溯” 的问题:搭建专项资金监管数字化平台,整合学校采购数据、财务数据、学生人数数据等信息,平台可自动分析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—— 比如核查资金是否在核定配额内使用,避免超支或节约资金未合理利用;校验采购物资是否均为指定品类,防止违规采购;比对采购量与学校实际学生人数是否匹配,避免出现 “虚增采购量套取资金” 或 “采购量不足影响学生用餐” 的问题。一旦发现数据异常,平台将及时推送预警信息,监管人员可快速介入调查,实现 “早发现、早纠正、早处置”。
从明确资金边界到专属支付通道,从分开账目管理到数字化监控,义务教育阶段营养餐专项资金监管并非 “难啃的硬骨头”。很多时候,监管效果不佳并非因为方法缺失,而是因为执行层面缺乏 “真抓实干” 的决心。只要各地教育部门、学校及监管机构切实扛起责任,将上述措施落到实处,就能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监管体系,让营养餐专项资金真正成为保障学生健康的 “放心钱”,推动义务教育营养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。